早餐:早餐自理
景點:趵突泉景區
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,南倚千佛山,北靠大明湖景區 ,東與泉城廣場連接,是以泉水為主題的特色園林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泉”的趵突泉位于濟南“七十二名泉”之首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它也曾多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,有代表性的則是老舍筆下的《趵突泉》。而游客來此都是為了一睹趵突泉三股泉水噴發的壯麗景象。趵突泉是公園中的主景,泉水分三股,澄澈清洌,晝夜噴涌,水盛時高達數尺。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,環以扶欄,可在欄邊俯視池內三泉噴涌的奇景。泉邊立有石碑一塊,上題“第一泉”,其色為墨綠色,為清同治年間歷城王鐘霖所題。此外,在趵突泉附近,還散布著金線泉、漱玉泉、洗缽泉、柳絮泉、皇華泉、杜康泉、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,構成了趵突泉泉群。由于7、8月份當地雨水較多,因此此時是來觀賞泉水的較好季節。盛夏時節游客在公園中可以與泉水來次親密接觸,有些泉水周圍沒有欄桿,池中有石路,泉水在石路上流淌,游人可以下到池中親水,走在石路上,腳面會被泉水打濕,涼涼的感覺。除了親水,在趵突泉池邊還有供游客直接飲用的免費泉水。而泉東側有望鶴亭茶社,這里有專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,價格適中。除了泉水,公園內還有一處值得觀看的景致就是公園的南大門,它布置得富麗堂皇、雍容華貴,大門上的橫匾“趵突泉”藍底金字,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,被人譽為中國園林“第一門”。前幾年的趵突泉經常出現季節性停噴狀態,經過近幾年的保護已基本恢復其正常水位。此外,趵突泉公園還會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。每年的正月初一,園內會舉行燈會活動,持續20天。每年的9月下旬,還有趵突泉水文化節,持續10天左右,屆時園內會有各種民俗活動、書畫展出、戲曲演出等表演供游客欣賞。而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底在園內還會舉辦菊花展,金秋時節,眾泉齊涌、菊花與泉水交相輝映,非常值得一看。此外,趵突泉景區也推出了游船線路,游客游覽完趵突泉景區后,有興致的話可從趵突泉船展登船,坐船穿過濟南老城區的西門橋,途經五龍潭公園東門,進入濟南歷史上的首座客運船閘——五龍潭船閘,期間可感受2米多的落差。坐在船的東側還能看到“濟南八景”的浮雕。沿途岸邊有很多的水生植物,而且河水清澈見底。游船最終穿過煙波橋,就進入了大明湖景區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1小時59分鐘
五龍潭公園
五龍潭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,與有名的趵突泉景區僅一街之隔,公園內的五龍潭與趵突泉、黑虎泉、珍珠泉并稱“濟南四大名泉”。公園內枝繁葉茂,環境十分優美,除了清澈碧綠的五龍潭之外,還有二十七處小泉,以及秦瓊故宅、名士閣、古歷亭以及武中奇書法篆刻作品展覽館、山東省領導機關舊址等景點。每年四月和十月是五龍潭公園的游覽好時間,尤其是四月時公園內百花競放、香氣怡人,適合來賞花和觀泉。五龍潭周圍垂柳環繞,還有成群的假山石點綴,游人或坐于低矮的假山石上觀泉、或坐在潭邊石欄上觀魚,甚至有孩子用水槍在潭邊戲水,十分悠閑。不過在潭邊要注意安危。五龍潭西岸的名士閣是觀泉的好處,五龍潭內游魚成群,常有游客于名士閣的回廊中投食引魚,然后看群魚爭相搶食、上下翻滾,煞是好看,因此此處成為有名的“龍潭觀魚”勝景。名士閣旁的建筑原為清乾隆時期有名學者桂馥所建的“潭西精舍”,現這里有展示當代書法家武中奇先生的書法及篆刻作品的展覽館。這里還有一處泉眼名為“七十三泉”,不過現已無水。公園北部的秦瓊祠是一組唐代風格的建筑,曾為秦瓊故宅,祠內有秦瓊身披戎裝的塑像。祠院西南角有一方石碑,上面刻著“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古宅”,據說是清順治年間由后裔整修老宅時所立。據說五龍潭是濟南四大名泉中水質好的泉群,這得益于環繞著它的諸多小泉,其中比較有名的有五龍潭東南側的古溫泉、北側的懸清泉(又名賢清泉)、西南端的天鏡泉等,你都可以在園內一一找到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1小時
交通:乘車前往千佛山
千佛山
千佛山景區位于濟南中心城南部,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。周朝以前稱歷山,相傳虞舜曾于山下開荒種田,故又稱舜耕山。隋開皇年間,依山勢鐫佛像多尊,并建“千佛寺”,始稱千佛山。1959年辟建公園,1995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,2005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2017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千佛山景區占地面積151.8公頃,最高點海拔285米,峰巒起伏,秀麗壯美,清朝著名文學家劉鄂曾在《老殘游記》中描繪:“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,作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”。千佛山歷史文化悠久,以虞舜文化、佛教文化、自然生態為核心內容,是世界唯一的佛教文化與帝王文化雙元共生的名山。千佛山是虞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,舜曾躬耕于千佛山下,名傳四方,景區內現存有歷山院、舜祠、三圣殿、大舜石圖園、歷山溯源等舜文化景源;千佛山佛教文化發源可追溯至隋唐時期,留下了興國禪寺、千佛崖造像等豐富的佛教文化景源;千佛山自然環境優越,古樹名木眾多,有佛山賞菊、歷山攬勝、唐槐懷古、南麓丹霞、慈云探幽等眾多自然景源;千佛山傳統民俗文化特色鮮明,有“三月三”民俗文化廟會、“九月九”重陽山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千佛山景區人文底蘊深厚、自然資源豐富、地域價值顯著,是國內少有的位于城市中的自然山體景觀,也是濟南市民休閑、健身的絕佳勝地,被譽為濟南市的“城市陽臺”、“天然氧吧”、“生態樂園”。近年來,千佛山景區又有了長足的發展。自2011年起逐年進行環境改造提升,加強生態綠化景觀效果,突出歷史文化主線,全面提升了景區整體景觀和文化品位。2013年,在山南麓興建了集山東碑刻文化之大成、濟南市首家碑刻文化主題公園齊魯碑刻文化苑;2014年以來,為大力弘揚舜文化,先后建成了南風亭、思親亭、卿云軒、歷山溯源等舜文化景點,形成了由十個舜文化景點組成的、具有泉城文化特色的舜文化游線,成為一處融歷史、文化、風景于一體,功能齊全、規模宏大,深受游客喜愛和歡迎的旅游勝地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1小時30分鐘
寬厚里
古今結合商業街,白天和夜晚景色不同,都可以走走看看。濟南知名美食街區,網紅“連音社”出自于此,帶好xxl的胃敞開吃吧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1小時
午餐:已含
【前往餐廳】草包包子鋪(偉東店)
景點:黑虎泉
黑虎泉為濟南四大泉群之一(趵突泉、黑虎泉、珍珠泉、五龍潭),它位于濟南環城公園內,泉城廣場東部,在綠樹掩映之下,與廣場東邊的古城護城河相連,又與對面的解放閣相望。黑虎泉在濟南泉水中很有氣勢,它是一處自然形成的洞,水深3米。夜色中遠遠聽更像是虎吼,該泉也因此而得名。泉水涌入方形泉池內,池內的泉水清澈,青藻漂浮,之后再流入護城河,形成瀑布,故黑虎泉已成為了環城公園中的一大勝景。
【游覽指南】來到黑虎泉,你會發現很多市民在此取水,可見水質之好,裝備齊全的話,你也可以試試品嘗這泉水。這里環城公園專為觀賞泉水而設的亭臺,游客在此可以看到泉水從洞中通過暗道從三個石雕頭中噴射而出,可噴射達到一米多,在青石砌成的方池中激起層層的水花,動人心魄。游客游覽完方池中的黑虎泉可來到位于方池北面,這里有一水閘,水漫流形成水簾,泄入河中,好似瀑布。游客可在此看水從巨石下涌出,湍擊巨石,發出粗獷的鳴響。而在黑虎泉的不遠處還有一個小池,位于石墻洞中,沒有人工修飾的痕跡,很多當地人圍在這里打泉水,游客也可在此用礦泉水瓶接水品嘗。泉水有一股沁入心脾的涼意,在夏季可以解暑。而在泉源的東側有兩只一銅一石的巨虎,引首奮蹄,呈猛虎下山之勢,好不威風,游客可在這里與其合影留念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30分鐘
大明湖景區
大明湖風景區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、舊城區北部,是集水域風光、園林景觀、古建筑為一體的公園。而被譽為“中國第一泉水湖”的大明湖就在公園中心,更可以說公園是依湖而建的。大明湖是一處天然湖泊,水源來源于城內諸多泉水,有“眾泉匯流”之說,且它歷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。大明湖景區分為老景區和新景區,整個景區共有16景,漫步其中,就像是在水墨畫中游賞一般。此外,整個景區還與環城河相連,形成了環湖休閑游覽景觀線。園內水陸美景連綿不斷,也是當年名人雅士的聚集之地,如今在此還能參觀到老舍紀念館,有著辛棄疾生平事跡展的稼軒園。大明湖景區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,每個大門進去都有不同景致,其中,東門進入是老景區,這里主要可以看到的景色有“曾堤縈水”,曾堤是位于景區東面一條連接南北的長堤,也是大明湖南岸通往北渚亭的必經之路。堤上楊柳垂陰,堤兩側湖水波濤陣陣。曾堤旁一處超然樓,可以登高遠眺整個大明湖的風光,這也是大明湖16景之一的“超然致遠”。
歷下亭
歷下秋風是舊時濟南八景之一。盛夏,人們從炙熱逼人的驕陽之下,乘船來到大明湖歷下亭島,頓覺四面清風陣陣,荷香四溢,遍體生涼。特別是秋日來臨,秋風乍起,湖邊蘆葦搖曳,更是爽快異常。古人將這一景觀命名為歷下秋風。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,位于大明湖東南隅島上,又名古歷亭,始建于北魏時期,當時稱客亭。唐天寶四年(公元745年)詩人杜甫游歷齊魯大地,來到濟南,杜甫的忘年之交、時任北海太守李邕得知杜甫到來,連忙由任所趕至濟南,并在客亭設宴款待杜甫及濟南名士。杜甫即席賦詩一首《陪李北海宴歷下亭》。其中的“海右此亭古,濟南名士多”膾炙人口,成為濟南的驕傲。歷下亭便由此得名,并隨著詩人的千古吟唱聲名遠揚?,F在的歷下亭為清康熙三十二年(公元1693年)重建,蒲松齡為此作《古歷亭賦》,今全文刻于墻上,“歷下亭”紅底金字匾額由乾隆皇帝手書,門額兩側楹聯為清書法家何紹基書寫。偏西御碑亭內立有乾隆皇帝記游大明湖詩碑刻。沿著曾堤向南門方向步行進入新景區,這里有七座風格各異的橋,這里便是16景中的“七橋風月”。其中的鵲華橋是其中歷史悠久,也是較為有名的一座橋。老舍紀念館便坐落在該景點中。過了南門向西步行,便可至16景中的“稼軒悠韻”,它位于南門和西門之間,稼軒園原名稼軒祠,是為紀念愛國英雄辛棄疾而立。這里所到之處皆可感受到辛棄疾那愛國情懷、戎馬生涯的畫面與意境。在此可坐景區內游船去湖中央的小島,島上有一座歷下亭,亭子上方紅底金字匾額是由乾隆皇帝手書的,亭中的墻上刻有蒲松齡為該亭作的《古歷亭賦》全文。這里便是16景之一的“歷下秋風”。從這里繼續坐游船前往景區北部,靠近東門處有一座“匯波樓”,登上匯波樓向南可眺望佛山,向北可眺望鵲華橋,而匯波樓下則是大明湖清澈的湖水。每當夕陽西下,湖面上波光粼粼,這便是16景之一的“匯波晚照”。下了匯波樓向西步行,過了北門便可來到了16景之一的“滄浪荷韻”,此處有鐵公祠、滄浪亭和小滄浪亭,每逢夏季,河面上荷花盛開,非常漂亮。游覽大明湖除了步行之外,游船也是不錯的選擇,泛舟大明湖上,既輕松又不誤觀光賞景。如果逛累了,北面和南門處還有餐廳供游人補充能量,價格會相對于園外貴一些。不愿在園中就餐的游客可自帶食物,也可前往位于南門外的芙蓉街,這里是小吃一條街,價廉物美。
【活動時間】約1小時30分鐘
曲水亭街
曲水亭街是泉城濟南一條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特色老街。它北靠大明湖、南接西更道、東望德王府北門,西鄰濟南府學文廟。從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來的泉水匯成河,與曲水亭街相依,一邊是青磚碎瓦的老屋,一邊是綠藻飄搖的清泉,臨泉人家在這里淘米濯衣?,F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著《老殘游記》中“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”的泉城風貌。曲水亭街,叫起來上口,聽起來順耳,極富文化韻味。
百花洲
百花洲芙蓉館曲藝大舞臺自2008年創辦以來,始終堅持每天有演出,每年演出不少于400場(次),8年來,組織演出幾千場(次)。主要演出曲目形式有:相聲、山東快書、快板書、雙簧、評書等等,在堅持傳統曲目基礎上,不斷出新創新,同時,注重對濟南地方特色曲藝的挖掘、傳播與傳承,百花洲芙蓉館曲藝大舞臺特有的“濟南相聲”、“章丘相聲”、山東快書,山東大鼓,山東琴書等曲目。挽救和挖掘了許多瀕臨失傳的曲藝形式,在目前濟南曲藝舞臺上可謂獨樹一幟,深受歡迎。
王府池子
王府池子,又名濯纓泉,南北三十余米長、東西二十余米寬,水面六百余平方米。南側是人們賞泉的地方,樹有石碑一座,上寫“濯纓泉”,另有涼亭一座。東西兩側是民房的背面,西側高些,是個二層建筑,東側低些,兩間房都是青石到頂,下半截浸在水中,想來屋里應該特別潮濕。東側墻上不知誰在上面掛了個康巴斯石英鐘,倒也算是一大特色。王府池子北面是一戶人家,據說姓張,院內有柳樹幾株,石桌石凳,常有人在那里飲茶下棋。泉水從西北側流出,基本上在戶家穿行,流到曲水亭街,然后匯入大明湖。找王府池子好找,在泉城路上,見到珍珠泉后沿院墻西側的西更道街向北走五、六十米,向西拐幾個彎,聽到人聲,走過去,一池碧水,豁然眼前。每次到王府池子,池子都沒閑著,里面總有人在游泳,說明它的人氣極高。
芙蓉街
芙蓉街是一條濟南性格的老街,是濟南市的老商業街,被譽為“齊魯第一小吃街”。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,鄰近歷代兩大府衙和貢院、府文廟及古城主干道。金、明、清時,是文人墨客飲酒賦詩之地?,F在在濟南的老街中,芙蓉街尤為熱鬧。無數的小商小販,在路兩邊各據一攤或一店,神州各地、歐美日韓色小吃琳瑯滿目。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斷,相比于大多數寂寂無聲的老街,芙蓉老街充滿了商業活力。
【游覽指南】來到這里,除了在這里的特色街區逛逛,感受齊魯大地的歷史文化,還有就是吃美食了。國足臭豆腐,不同于長沙臭豆腐,皮焦里嫩,香味十足。有一家苓記鴨血粉絲味道也很棒,湯香味美,茶葉蛋味道也可以。路邊有攤販賣烤豬蹄,路過的時候聞著超級香,口水都要流出來了。還有各種烤串、冰糖葫蘆等,來這里逛逛尋找你心儀的美食吧。這里人群較為擁擠,注意保護好自身財物。
其它:【泉城廣場】散團 溫馨提示如下:1.此處前往濟南遙墻機場,有直通巴士,約1小時到達。2.前往濟南站約20分鐘車程。3.前往濟南西或濟南東站,約40分鐘車程。